【资料图】
防城港市港口区海域面积2488平方公里,是陆域面积的6倍,适合从事渔业养殖用海约20万亩,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使港口区拥有发展海水养殖、远洋捕捞、海洋生态旅游等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。近年来,港口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,致力服务向海经济,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。
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稳中求进
港口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主要以渔业为主,拥有广西第二大渔港——企沙渔港,这里盛产多种鱼类、贝类以及甲壳类等海产品。2022年前三季度,渔业产值完成29.12亿元,同比增长3.1%,水产品产量完成21.97万吨,同比增长3.3%。防城港市鑫润养殖有限公司2022年水产养殖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,产量约750吨。防城港市海之恒标准化海水池塘养殖基地400多亩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达350吨,产值达1600万元。广西小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纯EPA约100吨、脱脂藻粉1000吨,纯化藻油出口订单已全部交付,预计2022年总产值将达到1亿元以上。
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
近年来,港口区农业产业方面主要打造粮油产业集群,建成港口区东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,加工区占地面积4059亩,交通运输便利,铁路、公路均直达园区内,加工区集聚了大海粮油、益海粮油、嘉里粮油、枫叶粮油、澳加粮油等7家粮油加工企业,以及中国华粮物流集团、中储粮、自治区直属库、中良仓储等专业粮食仓储企业和粮食贸易企业,粮油加工区年加工能力可达1000万吨,各类粮食仓储总库容超过100万吨,是中国重要的内外贸粮食集散基地和粮油加工基地。大海粮油形成了日榨大豆11500吨、日压榨菜籽2300吨,日精炼油脂1900吨、日分提棕榈油1400吨、日处理皂角200吨的酸化油厂的生产能力。澳加粮油公司已建成年加工能力60万吨大豆/菜籽生产线、15万吨膨化大豆粉生产线、20万吨精炼油车间、3万吨浓香小榨油车间,9万吨小包装生产线,年销售收入约40亿元人民币。
企沙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日益增强
企沙渔港经济区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沿海渔港经济区-防城港市渔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企沙渔港经济区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项目规划和管理,项目分三期实施建设。一期工程建设企沙1号渔业码头、大龙二级渔港一期、东部万吨级远洋渔业码头以及进港航道、锚泊区疏浚工程等,项目建设年限为2020-2023年,项目总投资18.65亿元。5个项目于2020年全面开工建设,目前已投入资金约15亿元。二期工程规划建设项目13个,建设年限为2023-2025年,项目估算总投资42.6亿元。主要包括企沙渔业国际枢纽港项目、企沙古渔港海产品综合配套服务中心、冷链产业园一期、综合交易中心、渔港大道、污水处理站、水电气接入工程等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项目。三期工程谋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、旅游休闲和城镇商业开发建设类等项目20个,项目估算总投资105亿元。
红树林海洋渔业(核心)示范区逐渐发展壮大
港口区大力升级发展现代海洋渔业,把位于光坡镇红沙村的防城港市红树林海洋渔业(核心)示范区创建成自治区四星级示范区。示范区年产值13亿元以上,主要养殖品种为大蚝、石斑鱼、南美白对虾、金鲳鱼、牡蛎、文蛤、巴非蛤等,其中大蚝养殖面积约1.5万亩,对虾养殖面积约2万亩。该区积极培育壮大水产养殖企业,截至目前,全区共计32家水产养殖规模企业,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有2家,总投资亿元以上企业有4家。
作为示范区主体的鑫润养殖公司渔光互补项目是国内首家“循环水工厂化养殖”的渔光互补项目。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1200亩,总投资4.5亿元,年平均发电量约6354万度。25年经营期可节约标准燃煤50.63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126.57万吨。二期860亩,总投资0.7亿元,预计年平均发电量约2146万度,25年经营期可节约标准燃煤16.88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42.19万吨。陆地养殖项目占地面积约1100亩,养殖水体面积约30万平方米,基地通过自成一体的海水纳潮进排水系统、原水处理系统、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系统、污水生态处理和循环利用系统、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、对虾在线视频监控系统等,实现虾塘高密度无害化、自动化养殖,平均亩产对虾能够达到4000公斤,年产值达1.2亿元以上。繁育场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,海区底播养殖面积5000亩,养殖主要养殖品种为:斑节虾、南美白对虾、锦绣龙虾,蓝子鱼、石斑鱼、加州鲈、腊鱼等。海区底播养殖项目拟投资8000万元,项目完成后年产鱼虾及螺600万斤,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,安排就业岗位100人以上。(苏武、洪许艳)
03-18 14:53:54
03-18 14:51:07
03-18 14:47:48
03-18 14:44:44
03-18 14:40:44
12-04 14:30:57